书院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-> 新闻动态-> 书院动态-> 正文

共学共建共享,助力乡村振兴——机械与卓工本科生党支部社会实践调研

作者:机械与卓工本科生党支部阅读次数:  次 日期:2025-07-11

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,闽宁合作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,续写着山海情深的动人故事。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引导青年学子将专业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,鼎新书院机械与卓工本科生党支部于2025年7月9日赴盐池县,开展“共学共建共享,助力乡村振兴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。学生党员走进滩羊产业一线、红色教育基地,以脚步丈量大地,以行动践行使命,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,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

一、产业调研:科技赋能,奏响乡村振兴“产业曲”

(一)全产业链考察,解锁滩羊产业“科技密码”

实践当日,党支部成员深入盐池滩羊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、滩羊产业研究院及盐池滩羊“种养+”一体化示范基地。在示范园屠宰加工车间,自动化生产线飞速运转,智能分拣、冷链物流等机械技术宛如灵动的音符,奏响产业升级的旋律。在可视化生态牧场,养殖环境监控系统如同敏锐的“眼睛”,精准调控着滩羊的生活环境。

闽宁两省区29年的携手奋进,为盐池滩羊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。在闽宁协作资金的支持下,可视化生态牧场拔地而起,2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和2万只纯种滩羊养殖基地蓬勃发展,成功缓解草畜矛盾,实现养殖扩容增值。如今,滩羊全县饲养量稳定在330万只以上,规模化养殖率超90%,成为农民增收的“金疙瘩”。这一切,离不开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,更离不开闽宁合作的深情厚谊。

滩羊产业研究院的产学研合作模式,更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动范例。其在滩羊基因选育等领域攻坚克难,饲草料加工车间的自动化设备通过智能配料系统,精准调配着每一份饲料。成员们深刻认识到,科技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,青年学子应紧握科技“钥匙”,为产业升级打开一扇扇希望之门。

(二)节水灌溉调研,机械技术助力生态农业

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村,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带领村民以高效节水灌溉为突破口,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向智能化转型。学生党员调研的高效节水灌溉自动化项目,采用“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实现了灌区耕作、灌溉、施肥全流程自动化,让农田灌溉变得更加智慧高效。

目前,盐池县已基本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。在马儿庄村,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成效显著,玉米前期每亩地可节省三方水,全村共节水三万方左右,轮灌周期从7天缩短至5天。党支部还与农业农村局达成“灌溉设备智能化升级”课题合作意向,旨在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。这不仅是机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成功应用,更是村党支部引领村民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生动实践,彰显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。

二、红色铸魂:传承基因,汲取乡村振兴“精神力”

(一)缅怀革命先烈,传承红色基因

”鼎新螺丝钉”走进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,宛如踏入时光隧道,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成员们参观盐池革命历史纪念馆、毛泽民纪念馆等场馆。在解放纪念碑前,1936年红军西征解放盐池的历史娓娓道来,盐池作为陕甘宁边区宁夏唯一县,以“食盐、皮毛、甘草”三宝支援前线的事迹令人动容。

“毛泽民同志在盐池成立宁夏第一个红色税务局,带领群众发展经济,这种在绝境中开辟生路、在艰难中坚守为民初心的精神,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光芒,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。”党支部黄旭兴书记感慨地说。参观结束后,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,誓言铮铮,传承红色精神、投身乡村振兴的决心坚定不移。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,如同一座座精神灯塔,照亮着新时代青年前行的道路。

(二)党建引领发展,赋能乡村振兴

在滩羊集团,党支部成员与企业负责人围绕“党建+产业”模式展开深入交流。作为国有独资企业,滩羊集团公司与全县养殖户、合作社以投资、契约关联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建立产业联合体,采取“企业+协会+农户”的模式,充分整合县内滩羊产业资源,增强盐池滩羊市场竞争力,促进滩羊产业稳步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,充分发挥了党建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。

双方就共建社会实践基地达成共识,将在滩羊养殖自动化设备研发、屠宰加工生产线优化等领域开展合作,为学生提供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实践平台。这不仅是校企合作的创新之举,更是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,将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三、党建赋能:打造“鼎新螺丝钉”特色品牌

在滩羊产业研究院三楼会议室,党支部与农业农村局、滩羊集团召开校企交流座谈会。黄旭兴介绍了鼎新书院“一体两翼”改革背景下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,提出“将实验室搬到产业一线”的实践理念,旨在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

企业负责人提出“滩羊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升级”“屠宰加工设备能耗优化”等技术需求,双方商讨校地党建共建协议,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。实践结束后,党支部召开专题研讨会,学生党员梳理形成《盐池滩羊产业机械技术应用调研报告》,为产业升级提供“机械解决方案”。

此次实践是“党建+实践”育人模式的生动体现,党支部以“鼎新螺丝钉”品牌建设为抓手,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、锤炼专业本领,培育出一批批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“新力量”。

从自动化牧场到红色教育基地,从生产线调研到校企合作洽谈,机械与卓工本科生党支部的盐池之行,是一次产业认知之旅,更是一堂生动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学生,要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练就兴农本领。未来,党支部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,让更多机械学子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,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,续写闽宁合作的山海情深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,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。